麦克企业塘沽劳务派遣公司 - 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麦克企业塘沽劳务派遣公司

市民参事丨找工作受阻、住青旅被拒、找“搭子”被嫌弃……“35岁门槛”,怎样踏平?

时间:2025-04-03 01:04来源: 作者:admin 点击: 28 次
近日,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道办事处发布环卫工人招聘公告,其中要求年龄35周岁及以下,引发热议。有意思的是,当被问“招聘年龄设置在35岁以下是否太过年轻”时,有关工作人员称,“不能戴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个行业,认为环卫工作只有年龄偏大的人才会选择”。一面标榜破除年龄偏见,一面又将“35岁+”的群体拒之门外,

  环卫工也有“35岁门槛”?

  近日,滨海新区麦克企业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道办事处发布环卫工人招聘公告,其中要求年龄35周岁及以下,引发热议。有意思的是,当被问“招聘年龄设置在35岁以下是否太过年轻”时,有关工作人员称,“不能戴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个行业,认为环卫工作只有年龄偏大的人才会选择”。一面标榜破除年龄偏见,一面又将“35岁+”的群体拒之门外,矛盾又尴尬。

  当环卫工作有了“35岁门槛”,有关“职场年龄焦虑”的讨论再一次被勾起。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关注到35岁就业歧视现象,建议公务员、企事业单位招聘放宽年龄限制,打破“35岁门槛”,促进就业公平。

  “35岁+”人群很无奈

  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道办发出的招聘公告,要求环卫工年龄不超过35岁,并将“持有驾照”作为放宽至40岁的唯一条件。消息一出,网友直呼“魔幻”:“环卫工都要‘卷’年龄,35岁以上连‘扫大街’都不配了?”

  街道办工作人员一开始声称“不能戴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个行业,认为环卫工作只有年龄偏大的人才会选择”,但公众并不买账,有网友回击:不是我们认为环卫工作只有年长者能应聘,而是街道办关闭了年长者的就业渠道,究竟是谁在戴有色眼镜?在后来的情况说明中,街道办称这一岗位需要“体能”和“夜间作业能力”,但多数网友在评论区指出,不应简单粗暴地用年龄“一刀切”:如果真的以体能为核心标准,为何不设置体能测试?搬运垃圾、驾驶车辆等工作,35岁以上从业者难道就天然“不合格”吗?

  看到这条新闻,从事新媒体运营的市民赵敏感到很无奈。“我是1992年出生的,总以为自己距离‘35岁门槛’还有几岁,但实际上已经被不少招聘、考试拒之门外。”赵敏说,不久前她看到自己所在城市的事业单位招聘,在岗位目录中有几个岗位与自己的专业很对口,但要求年龄在30岁以下,写明“1994年2月之后出生”。这让本就有些年龄焦虑的赵敏更多了些危机感。

  近年来,类似的职场门槛屡见不鲜。有网友说:“如果年龄偏见是一座山,那么35岁已经成为珠穆朗玛峰。”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受访者中50%认为“35岁红线”在招聘市场已经是一种常态,43.86%认为仅在个别企业存在,仅有6.14%受访者认为不存在这种现象。

市民参事丨找工作受阻、住青旅被拒、找“搭子”被嫌弃……“35岁门槛”,怎样踏平?

  “青春红利”不再是劣势

  为什么就业中年龄歧视的门槛普遍被定在了35岁?有观点认为,最初是因为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中“35岁以下”的年龄限制被企业、招考广泛效仿。随着就业环境更加多元,似乎企业也有自己的考量。

  市民王嵩说,自己最近打算跳槽,也在年初参加了几场招聘会,有不少企业招聘启事上注明要求“35岁以下”。“一位面试官说,他们需要的是年轻精力充沛的人,可以适应频繁出差、加班,工作经验可以慢慢积累,但要有足够的热情。”王嵩把这些条条框框,理解为企业希望新同事身上有足够多的“青春红利”,这恰巧是刚刚步入中年门槛的“35岁+”人群不具备的。37岁的王嵩不得不承认,他确实需要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照顾孩子、陪伴家人,自己的身体也扛不住熬夜、出差的折腾。

  在一家私企做人事工作的市民曹女士说,自己所在的公司是做零售行业的,绝大多数来应聘的都是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有些甚至不到20岁。对于企业而言,这个年龄段的求职者不仅在体力上有优势,更重要的是他们要求的薪资比较低,而30岁以上的人群往往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在同一份工作、同样的劳动强度下,他们对于薪资的要求会更高,这是不少企业设置年龄门槛的重要原因。

  就业年龄歧视现象,也是今年全国两会上的关注重点。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电网四川电力(广安)连心桥共产党员服务队总队长蒙媛认为,导致“35岁+”职场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存在缺位,劳动法和就业促进法尚未将年龄歧视纳入法定就业歧视情形,导致劳动者难以通过法律途径获得帮助。其次,劳动保障执法力度不足,执法重点集中在欠薪和劳动权益维护等方面,对年龄歧视的关注度较低。此外,部分企业用人管理存在“短视”,片面认为年轻员工更具“性价比”和“可塑性”,而忽视35岁以上员工的经验和能力。同时,劳动者自身主动提升意识不强,缺乏终身学习和职业规划,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职场需求。

  “35岁门槛”不仅在职场

  现在,广州市白云区新市街道最新发布的公告显示,该岗位的招聘条件已改为“年龄在18周岁至法定退休年龄之间”。可是,“35岁门槛”只是一种就业歧视吗?这阵歪风已经吹到了很多地方。

  近日,云南昆明一家名为“风继续吹了青年旅舍”的民宿因“仅限18-20岁客人入住”的规定引发关注。24岁的李女士称,因不符合年龄要求,自己在某平台预订后被拒绝接待,商家还对她使用“老妇女”等歧视性字眼并拒绝退款。商家解释称,因年纪大的客人“事多”难接待,故“需要卡一卡年龄”。

  这则新闻让人不禁想起,2023年7月曾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吐槽,称北京市内多家青旅拒绝接待35岁以上的人,“平台上不少商家拒绝35岁以上人群入住,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没有备注这个要求的,通电话的时候,居然也提了这个条件。”商家表示:“不接待35岁以上顾客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生活习惯不一样,不方便管理。”

  对比两年前与近日新发生的“青旅事件”,不难发现要求入住者的年龄竟从35岁降到了20岁。很多网友在“被扎心”的同时愤愤不平:“是的是的,34岁的最后一天突然残疾了”,也有人为“35岁+”人群正名——

  “年龄偏大的职场人往往意味着更加丰富的工作经验、更加娴熟的职业技能、更加游刃有余的社交技巧,也很受职场新人尊重。”“都嫌弃年龄大的,那为什么到了医院都找老中医、老专家,单位都要返聘老会计?反而对年轻大夫、年轻会计有刻板印象,觉得他们没经验。有些人太‘双标’了吧。”“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中年人和年轻人冲的都是同一片浪,思维根本不会落后。”……

  “现在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在他们看来,也许是中年群体挤占了他们的生存空间和就业机会,因此会对中年群体有看法。”一位受访者认为。

  “年龄歧视”正在被冲破

  “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坚决纠正各类就业歧视”……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就业的内容,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代表认为,要尽快遏制就业年龄歧视现象持续的势头,需制定时间表与路线图,解决这一严重损害高质量就业的问题;国浩律师(合肥)事务所合伙人周世虹委员认为,35岁正是人年富力强的时期,以年龄为由限制就业,是变相剥夺劳动者的劳动权利;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代表建议,放宽公务员报考的年龄限制到40岁至45岁,其他社会性考试合理调整年龄限制……

  记者梳理发现,为中大龄求职者“解套松绑”,政府和社会一直在努力探索各种途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1年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中,首次提出“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的相关表述。此后,每年的国考均有该要求,至今已施行10余年时间。此外,从2023年起,大部分省公务员考试已明确将硕士、博士应届生年龄限制放宽至40周岁。

  “我认为在职场上应该建立更加完善的晋升渠道,让不同年龄层的人有适合自己的岗位和与之匹配的薪酬待遇,化解不同年龄层之间的隐形矛盾。”受访者王颖说,相关部门也应该严格把关招聘环节提出的种种要求,对不合理的年龄规定作出监督和处罚,慢慢规范招聘市场。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加强对“年龄歧视”的惩罚力度、改变公众对“年龄歧视”的看法、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等,都是大家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对“年龄歧视”,人民日报曾这样评论——越是文明的社会,越能够让各年龄段人群各安其职、各得其所、各享其乐。消除“年龄歧视”,给予各年龄段人群应有的尊重和关爱,才能让人们更有尊严、社会更有活力、国家更有动力。

市民参事丨找工作受阻、住青旅被拒、找“搭子”被嫌弃……“35岁门槛”,怎样踏平?

  微观点

  破解年龄歧视困局

  锋面评论

  公务员和国企招聘中的年龄限制具有强示范效应,改革需从体制内突破:一方面,放宽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年龄限制,允许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参与竞争;另一方面,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弱化“唯年轻化”倾向。现行政策中还存在大量隐性年龄歧视条款。例如,部分地方人才引进计划将补贴对象限定为“35岁以下青年”。主管部门需全面清理此类文件,对拒不整改的用人单位实施信用惩戒或财政补贴限制。

  就业年龄歧视的深层症结,还在于社会对“年轻即优势”的盲目崇拜。这种观念在互联网行业尤为突出,“35岁危机”被渲染为职业终结的标志。其实随着教育年限延长,许多人博士毕业已近30岁。破解观念困局,需要重塑社会认知,媒体也应更多关注中年群体的职业转型案例,企业要建立“全龄友好”的职场文化,如推行导师制促进代际协作,或设计弹性工作制适应不同年龄员工需求。

  就业年龄歧视的破解,需要制度、法律、文化、社会保障的协同革新。当35岁不再成为“荣枯线”,当经验与活力获得同等尊重,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公平就业图景才能真正实现。

  “35岁危机”并非不可撼动

  正观新闻

  从招聘市场的年龄限制,到婚育选择的年龄界限,再到旅行住宿的年龄门槛,35岁俨然成了一道坎,绊住了中年人的“就业自由”“出行自由”“婚育自由”,激发了一系列争议性事件。然而,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中,针对“35岁以上人群”的“年龄歧视”都是不可接受的。

  破解“年龄歧视”,真正为35岁“解套松绑”,需要的是社会合力。就业方面,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依托,“超过35周岁不能报考公务员”这条限制已在全国多个省份放开。在旅游管理上,有关部门也应对各种“拒绝接客”现象进行逐一排查,对纯属贩卖年龄焦虑、扭曲年龄观念的企业和商家,教育纠偏、责令整改,并依规依法对其予以处罚。

  消除“年龄歧视”,也要提升公众意识。年龄从来不该被简单定义和随意否定,人人心中都要有这样的认知:不拘泥于“什么年纪该干什么年纪的事”,不默许任何有形或无形的年龄歧视,不以异样的目光随便看待、评判他人。

  多管齐下、多方发力,“35岁危机”并非不可撼动,愿每一个人都能摆脱“社会时钟”,于人生的道路上畅行无阻,享受每一次旅行。

  神回复

  网友@惹惹:没有人会在35岁突然失去工作能力。

  网友@菠萝还不错呀:现在一过35岁,就感觉人生结束了。

  网友@空灵如初:35岁都很多还没结婚成家呢。

  网友@猫妮儿-景:那就应该35岁法定退休好了。

  街采

市民参事丨找工作受阻、住青旅被拒、找“搭子”被嫌弃……“35岁门槛”,怎样踏平?

  受访者杨女士

  我今年24岁,是应届毕业生,已经有比较大的发展压力了。我接触到的一些招聘和考试,大多数的岗位现在是设限到30岁、35岁这个年龄。我觉得这个年龄应该是结婚生子、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不应该成为职场上被抛弃的群体。

市民参事丨找工作受阻、住青旅被拒、找“搭子”被嫌弃……“35岁门槛”,怎样踏平?

  受访者黄先生

  找工作可能35岁就是个坎儿,35岁以上就可能不会优先被考虑。但我觉得不应该这样,35岁以上的经验比较丰富,更加有助于公司的发展。企业不应该只看到年轻人有活力、能熬夜,也应该看到职场“老人”的优势。

市民参事丨找工作受阻、住青旅被拒、找“搭子”被嫌弃……“35岁门槛”,怎样踏平?

  受访者周女士

  因为我的学历是大专,之前一些考试就遇到了很多学历门槛,后来又发现限制岁数,再后来就开始限制专业。不过我现在觉得,这个年龄还有很多想去的地方没有去、想见的人还没有见,活好自己最重要,其他的不要考虑那么多。

市民参事丨找工作受阻、住青旅被拒、找“搭子”被嫌弃……“35岁门槛”,怎样踏平?

  受访者高先生

  我自己还没有经历过,但是听身边的同学说,35岁会面临再就业的问题。我感觉现在延迟退休了,所以年龄也不应该成为用人单位的一个硬指标,还是要看工作能力以及各个行业的特点,机会应该给有综合实力的人。

  欣视界

  打破“35岁门槛”

  关乎文明的进阶

  当职场社交平台爬满“35岁失业危机”的焦虑,当招聘启事里“年龄35岁以下”的字样成为默认选项,这道诞生于互联网经济爆发期的年龄门槛,像一柄无形的剑,悬在当代职场人的精神穹顶之上。

  数字经济的加速度,制造了残酷的职场代谢逻辑。某些企业将“年轻化”异化为流水线式的岗位迭代,用35岁作为人力资本的折旧临界点。猎头数据库里,“35岁+”求职者的简历往往被自动过滤;互联网大厂裁员潮中,中年员工成为重点“优化”对象……这种“年龄暴力”背后,是资本效率至上的冰冷算法,将复杂的人生价值简化为可替换的零件参数。

  可年龄,真的值得如此被重视吗?屠呦呦85岁获得诺贝尔奖、王德顺89岁仍在T台绽放光芒——生命的价值从不囿于数字的囚笼。

  站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凝视,35岁不过位于生命长卷的起承转合处。当故宫修复师用30年练就火眼金睛,当航天工程师用40载守护火箭升空,这些跨越年龄的坚守者,正用自身对“时间暴政”进行最优雅的反抗。

  破除年龄桎梏,需要多维度的进化。应加快出台相关政策,将“35岁门槛”列入被监管范畴,企业也亟须建立长效人才培养机制,如华为的"专家资源池"制度,让经验成为可传承的组织财富。更重要的是,社会观念要打破“青春红利”的短视思维。

  打破数字牢笼、破除年龄歧视的终极意义,在于让每个生命都找到自己的价值,完成属于自己的文明注脚。(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曹雅欣 摄像:卢宇辰)

原标题:找工作受阻 住青旅被拒找“搭子”被嫌弃……“35岁门槛”,怎样踏平?

值班主任:李欢

(责任编辑:)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